


深圳广电集团FM104.3节目主持人陈姗
2015年10月13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宝安刑警大队的民警同志,陪着一位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在宝安刑警大队二楼的会议室里焦急的等待着。他的手紧紧抓着一个斜背袋,背包里全是儿子及其他小孩的寻人启事,他一直不停的望着门口,眼神里面充满焦急与期待的神情,让我们所有在场的人群,一点声响都不敢发出来。随着门外的声音越来越大,脚步声越来越多,我们都死死的盯着门口,呼吸声越来越急促,这个中年男人的眼泪不停的往下掉。“爸爸”一声划破寂静的叫喊,一个黝黑的男孩跑进了房间里,扑通一声的跪在了这个中年男子的面前,时间一下全静止了,这个期待了二十多年的拥抱,洋溢着温暖、感动,还有那样的艰辛的过程。
这个哭泣着的中年男人叫孙正华,1995年的9月,四川凉山州会东县小坝小学刚开学三天。孙正华夫妇干完农活,等待在上学前班的4岁半的儿子孙伟放学回家,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见孩子回来。两口子赶紧到学校找,也没有见到孩子的踪影,当时以为孩子去了村里其他人家里玩,所以也没太在意。可是天全黑了下来,还是不见孩子,他们就打着手电筒在村里一家一家的问,也没有一点消息。第二天,两人就到派出所报了案。第三天,有同村的人说,当天看到孩子和一个男人上了班车离开了。孙正华夫妇意识到孩子可能被人拐走了。夫妻俩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啊,这个平时在他们身边跑来跑的小男孩,到底去哪儿了?孙正化夫妇俩焦急万分他们很快商量决定,从明天开始,放下手中的所有农活出去找孩子。他们的第一站去了成都。生活还得继续,找孩子需要钱,孙正华夫妇就平时打工,周末去找孩子。因为没给孩子拍过照片,孙正华只好拿着自己的照片,逢人便问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孙正华说:“为了找孩子,他什么苦都吃过。那次是在甘肃天水,有人说看到我们的孩子,我和妻子翻过一座山,走了几个小时,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孩子。”
就这样,在这二十年里,打工、寻子、辞工、上路……成了他们全部的生活。陕西、河南、河北等近10个省市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最远到了黑龙江。“虽然吃了这么多的苦,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孩子。”孙正华说。可是一座村庄一座村庄的寻找,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没有看见”。这四个字带给孙正华失望、自责,他下定决心就算跑遍全国,也一定要把儿子找回来。
孙伟被拐后,被人贩子带来了广东揭阳,这恰恰是孙正华夫妻俩没有到过的省份。收养孙伟的人家姓陈,他的身份证上写的出生日期是1993年11月6日,名字叫陈小河。养父母家境一般,小陈还有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姐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刚上初一就辍学了,那年他才14岁。辍学后,养父母给小陈联系到广州打工。他刚来广州时,在一家百货商场卖货,但没多久就回到了揭阳,在一家电子厂工作。2009年,因为和养父母的关系变得恶化,小陈再次离家出来打工,这次他来到了深圳宝安松岗的一家电子厂工作。
今年8月,小陈的一个好朋友跟他说起,有个宝贝回家网站。他说“如果在这个网站登记,就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我想,反正登记一下也不麻烦,如果能找到不就能完成心愿吗?”小陈在宝贝回家网做了登记并做了采血。没想到的是,一个礼拜后,就通知配型成功,帮他找到了亲生父母。“接到公安局的电话后,我很激动,想哭。”小陈说,他还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被拐的情形,“当天放学后,我来到马路边准备回家,突然来了一个人给我糖吃,然后就把我抱走了,在附近城市住了几天后,就坐火车到了揭阳。”小陈没想到的是,和亲生父母一别就是20年。
10月8日,孙正华夫妇坐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我在深圳火车站接到了孙正华,自打踏上深圳这片土地之后,他的眼泪就没有停过。只有他自己才明白这些眼泪里的情绪,酸甜苦辣,激动、感谢、自责、愧疚…
10月14日,老孙寻子的故事在深圳电台FM104、3的晚高峰节目里播出,许多热心的听众都纷纷打来热线,询问老孙夫妇下榻的酒店地址,都希望去看看这个20多年都一直在路上寻找孩子的男人。可是老孙说:“不用了,那么多年没见到儿子,就想一直看着他,多看看去,多陪陪。” 找到儿子以后,我每天都会给老孙打个电话问候,老孙每次都是说着“感谢,感谢”。这个历经沧桑的男人,觉得全世界的人他都应该感谢一番,见到谁都是满口的说着:“感谢,感谢”。
《失孤》《亲爱的》这样的电影,成了近年来寻子新闻中经常被用来类比的故事,电影中呈现的关于被拐儿童的经历,实在令听者伤心、闻者落泪,但是艺术源于现实却未必残酷得过现实,网络上各种“失孤”重庆版、温州版、达州版、东莞版,以及眼前小陈的故事,皆有着比电影更真实的细节,更动人心魄的情感冲击力。
幼儿时期被人贩子拐走的孩子和被拐孩子的父母,根据一丁点儿线索,经历百转千回的寻找,终于在各种社会力量介入下如愿重逢,这结局令人动容,亦令人唏嘘——虽然亲子相见的拥抱是炽热的,亲情的分量亦不曾因分离而衰减,只是时过境迁,容貌已换,乡音早改,那些相互寻找的痛苦和生命中缺席的陪伴,该无的终究抹不去,该有的到底回不来。
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然是不幸者中的幸运者,因为根据联合国机构去年底发布的一项世界人口买卖报告书中指出,被拐卖的1/3人口为未成年人,中国每年有近20万儿童失踪,能找回的不到0.1%,即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致力于专门寻找失踪儿童的公益性网站“宝贝回家”,8年时间也仅仅寻回了1220名失踪儿童。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障的缺失、收养制度的不健全、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作祟,加上打击力度有限等皆是导致儿童买卖市场无法取缔的原因。在这样的局面下,帮助被拐卖的孩子回家,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是最理想的局面。
可怜世间飘零儿,犹是爹娘梦里人。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资源、更早地投入到这份寻亲事业里,就会有更多孩子和父母,结束相互寻找的悲剧,对拐卖这一人间罪恶最起码的救赎,方能早一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