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报 王子键
获得深圳新闻奖,本人作为共同作者之一,深感荣幸。
作为晶报2015年来最大篇幅的单次报道,一天之内整整动用了四个版,也体现了报社对这篇稿子的重视。稿子前期采访之艰辛,一言难尽:2600多份电子文档,深喉报料录音、笔记的整理,以及代孕公司的现场暗访,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报道有力度,有晶报的阳光特性,有无可争辩的事实基础。
接到这样的报料,我想不论哪家媒体都会慎重处理:深圳有人在做代孕,而且已经运作多年。但同样的,倘若是局外人报料,这样的新闻也没有办法操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们联系到了报料人,并为了增强互信,相约在报社内见面。
一见面,为免引起报料人的畏难情绪,我们就提前“打预防针”,通过做思想工作让其放松,最终报料人表现出对记者的高度信任,这为争取到下一步的资料创造了良好条件。报料人向晶报记者提供了一个U盘,以及由自己手写的工作笔记,再加上多次口述内容,反复采访核实,代孕的内情已经渐渐清晰,但当我们打开这个U盘,却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的复杂。
2600多份电子文档,几乎毫无章法可言,有的只有零散的日期,没有逻辑的文件夹命名方式。照片、截图、单据、文档、录音、笔记……这要放在平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看,但作为工作而言,就只能硬着头皮迎难上。通过分包,以及多位实习生的参与,一个人梳理一部分,连着几天下来,总算是根据一些单据了解到曦蕾公司的整体架构、运作模式以及历史背景等内容。
通过梳理出来的这些内容,我们重新集合,内部开了一个会议,分析并制定了大致报道框架。光知道这些内容还不够,由于报料人所知道的内容仅限于办公室内,需要实地通过他们的操作了解到该公司的运作方式,报料人建议我们“卧底”该公司,以客户的身份了解到所需的内容。为此,两位实习生身先士卒,主动请缨乔装成客户,前期通过网络客服联系,并预约时间,去到曦蕾公司所在地,并上演了一出苦情戏码:谎称自己经多次流产,疑似已无生育能力。了解到曦蕾公司内部有多个套餐提供包括代孕、试管婴儿、胎儿性别鉴定等业务,相关业务人员也很清楚了解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并表示有着多年经验。
除了实地调查和报料人接受采访,以及报料人提供的素材以外,我们还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公开资料信息核查到该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等公司内部信息,再交叉比对手头上有的单据,包括签署了法人代表名字的合同等内容。当然,也包括咨询业内人士、法律界人士,以及整理法理链接、国外做法,通过抽丝剥茧的缜密调查,至此,我们已经比较清楚地了解到该公司从接单到操作的全过程。
遗憾的是,虽然有着诸多线索、单据以及报销凭证均明确表明,曦蕾公司还曾和多家民营医疗机构有着合作关系,甚至还有多个所谓的地下诊所(分别位于龙华新区和宝安区)负责胚胎培育、试管婴儿等业务,但并未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和单位。报道也未能与曾参与过代孕和试管婴儿业务的当事人取得联系原先的报道规模仅为两个版,但及后随着报道的深入,我们发现该报道还可以细分为对于已有素材的整理和实地探访两个部分,经及时向部门领导反映,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于是放手写就了超过一万字的报道。最终经过领导和编辑的处理,呈现出一篇近年来少有的深入调查深圳代孕机构的四个整版报道。
报道出街前一晚,我们在组版室和编辑室来回奔波,只为亲眼见证这篇酝酿时长达一个月的作品付印。晶报推出的独家深度调查报道《地下代孕公司运作4年 粤西物色妇女“借腹”》《“我们的操作是比较隐蔽的,做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出事”》引发全城关注。深圳市卫计委、市卫生监督局在看到《晶报》的报道后高度重视,准备报道出街当天上午,联合公安部门展开突击行动。
我们在卫监部门执法前,特地提前到达位于深圳市宝安中心区万骏经贸大厦15楼的深圳曦蕾国际咨询顾问有限公司。上午9点15分,公司所在的楼道走廊里不时有人进出走动,曦蕾公司门口玻璃门敞开,客服前台误以为我们是前来面试的应聘者,便招呼进去安排坐下,还给倒了茶水。此时,曦蕾公司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谈话讨论声也不绝于耳,可以清晰听见“代妈”“成功率”“XY染色体”“6个可用胚胎”“男胎女胎”“可移植”等字眼。通过与客服前台的交流得知,曦蕾公司招聘的职位有客服、销售等,在此期间,还有两名年轻女子前来应聘面试。
上午10点前后,一名身穿白色T恤衫的女员工出来找客服前台要空纸箱:“赶紧给我找几个箱子,我们要装资料搬走。”晶报记者在现场听见里面有员工大声喊道:“谁有U盘,我要拷资料”“拷什么?赶紧把电脑里的全部格式化了!”这时,记者正前方一名貌似领导的男员工拿着手机神色慌张,把晶报报道指给该公司前法人代表黄武通:“这都上头条了,你看!”随后,一名身穿黑色正装的女员工拿着厚厚一叠资料,来到位于晶报记者所坐位置的左侧碎纸机进行碎纸,记者看到文件左上角印有“D-1”字样,通过已掌握资料得知,该文件属于“爱心助孕协议”。当客服前台对于该女员工碎纸工作量之大表示疑惑,女员工不耐烦地“这个问题连你也要问吗?”便急匆匆地回到自己位置。
深圳市卫计委、市卫生监督局随后和晶报记者大部队以及闻讯而来的广电集团同行一同赶来,并在现场封存了深圳市曦蕾国际健康顾问有限公司大量公司财务账目、合同协议等资料,警方将该公司一名高管和3名财务人员带走调查。
报道出街后第二天,处于媒体风暴眼中的曦蕾公司董事长黄荣胡现身晶报社,并对晶报在2015年9月15日开始的地下代孕公司系列报道予以回应。黄荣胡承认近年来曦蕾公司确实在国内开展代孕及试管婴儿业务,并确曾与位于宝安福永的一家“实验室”和“龙华试管中心”有过业务合作及往来,但并不愿透露其具体明目和位置。
晶报记者持续跟进,宝安区卫生监督所经过核实,基本可以确认曦蕾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违法医疗广告。依据201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广告法》,以及2006年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卫生部制定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非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的,按无证行医处罚。”仅此一项,曦蕾公司的行为已可以确定为无证行医,多日来的后续报道得以圆满结束。
这是报社近年来少有的一场完胜仗,无论是题材、报道方式、报道内容上都体现了晶报的阳光特性。这组报道除了在报纸上引发读者关注,也在新媒体上发光发热,报道被多家国内媒体进行转载,包括但不限于:新浪、搜狐、腾讯、深圳新闻网、凤凰网、南方网、金羊网、中广网等,不少网友也发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该篇深度调查报道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杂志《青年记者》盘点9月份优异报道中,唯一上榜的就有晶报的《揭秘“代孕者”》,其点评:这篇报道对代孕公司及整个财运产业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将深圳市曦蕾国际健康顾问有限公司运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开展涉及国家明令禁止的代孕业务的全貌进行了生动的勾勒,报道内容翔实。记者展示事实,挖掘真相,作出了一篇精彩的深度报道。
报道至今除了获得晶报新闻奖最佳独家报道、深圳新闻奖一等奖以外,还获得了广东省新闻奖二等奖,这对我们而言是鼓励,更是鞭策,在此过程中参加报道的实习生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