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惠茜
当知道我的一篇名为《深圳成为“中国网贷第一城”》的消息稿荣获深圳新闻奖一等奖时,我第一反应是有点不敢相信的,正如当初我看到它出现在深圳商报头版时一样的惊喜。
因为,这原本只是一篇尚不足700字的消息稿,还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数据稿”。
数据中“挖”出来的大新闻,城市因我有了一点不一样
这篇消息稿发表于2015年4月25日。
写这篇消息稿的初衷,是当时我收到了来自第三方平台的一些最新数据。
事实上,这是我的日常。
每逢月初,便会有一些第三方平台发布关于行业的最新报告。而当时这份数据,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和往常一样,有着关于深圳网贷行业的各种具体指标,如平台数量、平均利率、注册资本等。
虽然是日常的数据稿。但我很喜欢梳理数据,因为在数据中经常能够发现不少大秘密。果然,在梳理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与以往很不同的地方——这份数据了第一次出现了几个“第一”——深圳地区的P2P网贷成交额、平台数量、注册资金等主要指标,均全面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位居全国第一。
这个发现让我感到激动不已,脑海里立即“唰”地就出现了“深圳成为中国网贷第一城”这个想法。于是,在反复核对完数据无误后,我便将这个想法大胆地写到了文章中去,并做成了标题。
没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个发现,这篇原本并不起眼的小新闻,不仅在第一天登上了深圳商报的头版。而且开始被大面积地传播,那几日里,不仅被各大网络门户广泛转载,也被那时刚兴起的自媒体大量转载。转载到了什么程度呢,几乎每天我一刷朋友圈就能看到我这篇消息稿的转载,这才让我感觉到,我好像“搞了一个大新闻”。
最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个月内,我在来自深圳金融办发布的工作报告中看到了“深圳成为中国网贷第一城”的引用。从此之后,深圳这个“中国网贷第一城”的说法开始被官方“盖章”,广为流传。
那个时候,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我希望,因为有了我,让这个世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或许我没法让世界因我变得有何不同,但至少,我凭借着自己的笔,让深圳这座美好的城市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了吧?
不是凭空而来的“名头”,藏在数据背后的行业崛起
虽然深圳这座城市因我多了一个小小的“名头”。但当时写稿的时候,在我脑中蹦出来“中国网贷第一城”的这个名头并非凭空而来的。
事实上,更准确地说是,其实它已经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很久很久了。只是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刻,看到了足以支撑的数据,便将这个“名头”写了出来,仅此而已。
为什么会说其实这个“名头”其实已经在我脑海里盘旋已久,期待已久?为什么说是我一直在等到这个数据出现?
这倒不是特异功能。
作为一个跟着深圳网贷行业共同成长起来的记者,P2P行业的潜力及爆发前景是早早就已经映在我眼里。
2013年的时候,那时候“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还没有诞生,P2P网贷虽然离其正式进入中国已经有6、7年的时间,但几乎却不为人所知。
那个时候,我也只是一个刚入行不到一年的新人,手上没有大线,只能跑一些关于投资理财及创投这些边边角角的线。由于跑的线太过于冷门,以至于入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一个孤军奋战的情况——没有同线的记者朋友,也没有固定对接的企业,更别谈写出什么影响行业的文章。那时候的自己,并不能尝到当一个真正记者的滋味。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3年那一年彻底改变了。
2013年6月,余额宝的一夜走红,正式揭开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帷幕,也将P2P正式带到了大众的眼前。
从那个时候起,P2P行业开始了疯狂的爆发式增长。就用第一网贷的数据为证, 2013年以前,在余额宝还未带动行业热潮兴起时,整个P2P行业,虽然发展了已有6、7年时间,但全国上线的平台的数据仅为148家,少得可怜。但到了2013时,在余额宝的带动之下,P2P行业迎来了首次爆发,当年年底,上线平台的数据已经达到523家,较之前翻了近5倍。随后,该行业在2014年、2015年时达到了巅峰。到2014年时,这个数字已经飙升为2358家,再翻了近5倍。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是4948家。
很多人认为数据是最枯燥的东西,但实际上不是。数据是最能够直观反映出事情真相的证据。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行业成长是多么惊人。
而作为算是国内最早接触互联网金融及其网贷行业的记者,我不仅一路见证了该行业的成长,更是直观地感受到了它的活力、热情及疯狂——几乎都到了人人都来创业P2P平台的阶段,连走在路上都能听到人谈论P2P。
深圳的P2P行业氛围无疑又是最为火爆的。那个时候,一天连续跑机场互联网金融的活动已变成常态,而且天天场场活动都爆满。来听会、来学习的人简直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挤都挤不进去。那段时间,能够明显感觉到无数个P2P平台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连什么兽医呀、牙医,包括原本炼钢铁水泥的都要跨界来做P2P,真是盛况非凡。
作为一线的记者,自然能够感受到深圳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火红程度的差别。所以,在这个见证其发展的过程中,深圳早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网贷第一城”,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
2015年4月25日,当我在一堆杂乱的数据中看到那几个“第一”时,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就立即出现了“中国网贷第一城”的“名头”。
它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已久,它众望所归。
时代变迁下的记录者,一路跌跌撞撞的共成长
这一切,真的要归功于深圳开放的政府及其得天独厚的创业土壤。
早在“互联网金融”变成家喻户晓的“热词之前,2014年3月,深圳市便率先制定颁布《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内首个市级政府发布实施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政策。随后,深圳市金融办又联合福田、罗湖和南山三大传统“金融强区”,启动市区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建设“深圳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吸引和培育一批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产业层次高端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以及与产业链相关的各类功能性金融业态,开始了深圳传统金融和创新金融良性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在 2015年6月底时,深圳市互联网金融企业便已超过1200家。因此,后来,我又写了一篇《深圳成为“互联网金融之都”》。同样的,这篇文章也迅速上了深圳官方微博“深圳发布”,同样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广为人知。
其实,无论是“中国网贷第一城”还是“互联网金融之都”,都只是反映了时代洪流之下城市变迁的一面“镜子”,而我恰巧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但很幸运的是,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我也真正得到了成长。
不仅在记者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线——而且这是一条完完全全由我自己跑出来的线,而且开始写出了国内最早一批关于P2P和互联网金融的文章,那时候,乘着行业兴起的“东风”,报道也隔三差五就上深圳商报头条,也在业内开始逐渐小有名气,得到认可,也认识了很多业内的朋友,开始有很多独家。因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每当有报道出来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这个行业会因我的报道而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许多平台从一无所有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几百号人,甚至上千号人,成交量过亿的大平台。也见证过一些无知的投资人因为投了诈骗平台而导致倾家荡产的故事。我写过很多平台跑路,行业乱象,并教育投资人的文章,但也同时写过这个行业的很多正能量。我成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即使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行业,但我仍是用着手中的笔执着地客观地记录着这个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有了不可思议的成长——我终于变成了一个合格的记者,而这个行业,也终于在一路争议、跌跌撞撞中成长了起来,并被大众所熟知。
这个见证与记录的过程,让我收获良多,感到快乐。而现今,这一见证与记录还在继续。
对于未来,我的愿望依然是,希望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有了我,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也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