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以桃花一树开
2017年 01月 05日 16:06    深圳新闻网
 

——浅谈《带你回家》创作体会

深圳广电集团 杜静、孙玲、刘昱琦、王旖霏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订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这场战争的残酷、艰难和曲折,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六十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尽管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但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惨痛而巨大的代价。战争与和平,这一世界性的社会命题,始终贯穿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思战争,不忘历史,成为今天人们祈愿和平的必由之路。

2015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作为媒体从业者,创作一部关于反战的新闻纪录作品来回顾、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其意义是空前的。而在这类众多的文艺作品中,直接由历史线索切入进行宏大叙事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央视播出的《东方主战场》就是典型。

为了避免一般性叙述,和拍摄手法的雷同,同时兼具深圳卫视国际频道面向港澳台,沟通海内外的理念,我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本名为《克尔日记》的书籍上,这本书记录的是1943年一位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的战争日记手稿,作者唐纳德·克尔上尉以漫画配合文字的形式,讲述了自己从桂林飞往香港执行轰炸启德机场的任务却被日军击落后,因四处逃亡而被当地革命武装——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施以援救,并最终顺利返回安全区的真实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蓝本由于是当事人——克尔上尉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所讲述,因此不仅完整的呈现了所有关键性情节,还通过作者对香港当时的场景感受而创作的插图绘画,大体掌握了当时的客观环境。

在我们几经周折联系到《克尔日记》的主要策划发行方——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说明我们的拍摄想法,并得到对方的同意、认可和支持之后,我们获取了更多针对此次营救事件的历史资料,也了解到《克尔日记》之所以有手稿这样珍贵的遗物,是由美国人大卫·克尔亲自带到中国的,当时,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负责接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大卫是克尔上尉的次子,曾多次听父亲提到过这次伟大的国际营救行动,父亲去世后,他决定带着这些手稿来到中国,按照手稿重走当年父亲走过的路,找到当年营救过他父亲的东纵老兵并致以感谢。

初读这个飞虎队老兵的日记手稿,其中饱含熟悉的历史信息和温暖的营救细节深深感染了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的会员们,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是东江纵队的后人——决定帮助大卫,一起寻找《克尔日记》中营救路线的8个主要地点。而从文化的角度看,《克尔日记》所描述的这次东江纵队营救克尔上尉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国际友谊,还以0伤亡的结果展示了当时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智慧。

经过这样的了解之后我们意识到,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故事。最终,我们完成了此次作品的第一步——选题。

第二步,则是开始探索创意。

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庆幸的部分。我们通过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联络到了大卫·克尔,并诚恳希望能够拍摄到他本人,这位美国人,一开始并不答应,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了几番艰难的沟通,以及约谈之后,大卫·克尔先生也终于同意了我们的拍摄提案,不仅提供了更多他本人的家庭图片资料,还亲自与我们重走他父亲的逃生之路,一起进行实地的拍摄。

随后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以大卫·克尔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讲述和唐纳德·克尔上尉的日记手稿中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来穿插呈现这个故事,用一种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再复制的方式,带着观众一起,回顾整个事件。这样的安排将符合我们创作的预期——不一样的叙事法则,以小见大的历史再现。

另外,我们还惊喜的发现,克尔上尉的手稿所绘制的漫画,十分有趣生动,经过反复技术论证之后,我们决定以这些漫画为蓝本,将其动画化,以此来呈现一些激励事件,结合实地拍摄的方式,来增加故事的叙事手段,增强故事表现的戏剧化程度,我们要求一种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以刻画更高层次的、人性饱满的血肉存在,从而揭开那段历史惊心动魄的一角。

显然,动画这个想法几乎在同题材领域是非常罕见的,我们找到了上海闪匡文化公司,并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经过仔细斟酌,闪匡承担了《克尔日记》中的8处自述性情节的再现工程。

最后一步也是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拍摄和制作,完成最终整体叙事。

在前期的拍摄工作中,由于营救原址贯穿香港九龙东西两面,几十公里的路程从深山蜿蜒至海边,主创人员不得不背着几十斤的拍摄器材,冒着酷暑,徒步于香港的深山丛林,满是碎石的大山,有时候连下脚的路都没有,蚊虫更是成群侵扰,同时,摄制组还需要照顾年过五十岁的克尔夫妇。就是这样的条件,大家愣是走了两天,一起按照手稿上的路线,跟随大卫·克尔跨国寻踪的脚步,实地拍摄了当年克尔逃生路上的8个关键地点,还辗转采访了香港多位抗战老兵和他们的后代以及当年参与营救的新界村民,对当年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了“抢救式”采访,拍摄了近30个小时的珍贵的视频素材和同期采访。又从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处,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资料,并且进行了多方面详实的核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

在掌握大量的素材后,后期制作就以克尔中尉第一人称描述获救经历的动画片段,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以克尔后代重走父辈逃生之路为并列的另一条线索,穿插当年参与营救的村民、老兵及其后人,并配合香港东纵历史研究会负责人和香港权威的近代史专家的相关评述,还原了整个故事的全过程及历史影响。同时,动画化之后的片段,也以柔性的画面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历史和当下两条时间线的转接,综合运用了纪录片的原生态和反差手法,体现出故事的纵深感和情感张力。

经历了近5个月的琢磨和制作,并反复修改了几次之后,这部名为《带你回家》纪录作品最终成片,并于2015年11月,顺利在深圳卫视国际频道播出,引起了不小反响,来自香港的收视数据显示同时段位居第三,位居内地对外频道的第一名。片中所讲述的这一营救行动,不仅展示了一次共同抗日的完美的国际合作,体现出中美友谊长存的国际关系发展主流,也紧紧贴合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年度宏伟主题。

《带你回家》从一个美国大兵和他的后代的独特视角,着眼于守望相助、爱好和平这一全世界人民未来愿景的最大公约数,对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和外宣题材的创作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不仅展现了抗战时期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死友谊和国际合作的力量,有力印证了以东江纵队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带你回家》在细节呈现上更为生动,信息传递更为深刻,人文和人道情怀更为打动人心,对历史、今天、未来带来令人回味的思考和启迪,尤其是作为一部外宣作品,其独特视角、跨越语言的国际表述、战争与和平、国际合作的主题烘托有效实现了国际传播的亲和度和影响力。

 
(来源: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 编辑:郑裕豪
 
基金会动态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典礼举行 深网总编辑蓝岸获奖
· 深圳新闻界举行表彰座谈会 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作品受表彰
· 43单位成博士后创新基地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获奖人选“零投诉” 十位获奖者全部有效当选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激扬业界爱岗爱业正能量
· 激扬深圳新闻界爱岗争先的正能量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开评
· 深圳2016年度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优秀新闻作品的公示
· 培养优秀基层新闻宣传队伍 深圳新闻讲师团盐田开讲
· 深圳29名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受基金会表彰
· 2015年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优秀新闻公示
·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欢迎合作
· 基金会举行座谈会重奖优秀新闻工作者
[更多]
 
基金会简介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2月,是为培养深圳新闻人才、奖励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作品、开展新闻学术研究和交流、扶持新闻作品的出版、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而设立的。本基金会是公募基金,基金来源于本市有关部门和各新闻单位,主管部门为深圳市委宣传部,已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登记为基金会法人。
    本基金会接受海内外各界对深圳新闻人才培养、新闻事业发展的资助和捐赠,热忱欢迎前来联系与洽谈。

...[详细]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深圳特区报 深圳商报 深圳晚报 晶报 香港商报 Shenzhen Daily 深圳手机报 宝安日报 深圳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