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记录灾难,传递希望 ——深圳晚报光明12.20滑坡事故新闻摄影报道获奖交流
2017年 01月 05日 16:09    深圳新闻网
 


 


 


 


深圳晚报 赵青、罗典文

2015年12月20日,一场大雨过后,深圳已有初冬的气息。谁也都没有预料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有一场灾难已经酝酿已久。深圳光明滑坡事故,陡然将深圳推到了聚光灯前,接收大众评判这座城市的是非功过。也是这次事故,让深圳开始反省。2016年,深圳迎来城市管理治理年。

12月20 11时30分许,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区发生山体滑坡。事故造成约10万方堆土涌入社区、工业区,约38万平方米面积被覆盖,33栋建筑物不同程度损毁,并有数十人被困渣土堆下,突发如此重大的滑坡事故,这在深圳三十多年历史上尚属首次,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也是罕见。事故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就开始流传出滑坡现场的视频、图片以及相关信息,关于事故的言论街头巷尾不断。

什么原因导致滑坡,深圳为何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现场有多少人伤亡被困,救援情况如何?在社会的猜测和问题中,除了对事故本身的关注,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没有依据的谣言。为让更多人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深圳晚报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赴滑坡现场采访,摄影记者通过相机、视频,文字记者通过采访目击者、当事人还原事发情景呈现滑坡事故造成的影响。

光明归来,时隔7个月后,再回想当时去情况,依旧记忆深刻。那是一场接触就难以忘却的画面。前后一个星期的救援追踪采访,是新闻报道更是新闻战场。

新闻图片,是还原真实现场的有力工具

几十米高的土堆,黏腻的土质一脚踏上去就会下陷,土下是未知的希望或绝望。像是被怪力撕扯半座山矗立在埋没半个工业区的土堆边缘,狰狞恐怖。工业区完全瘫痪,变形的建筑,空荡的废墟,绝望的人们在周围游荡寻找,绝望的气息弥漫在每个角落。满目的土堆和着断断续续的小雨,远离高楼林立的市区,这里是真正的灾难现场。如此大规模的滑坡事故,仅语言和文字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而图片却能真实、直观的向外界传递事故的影响程度。事故发生,深圳晚报迅速做出反应,当天即派出三批共5人次摄影记者、文字赶赴现场进行采访,最后一批抵达的摄影记者于凌晨1时冒雨进入现场采访救援工作,并发动文字记者,通过报纸和zaker手机新闻客户端向读者推出大量反映救援现场实时情况的图片,在事故发生的首日赢得了报道的先机,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延伸发展。

运筹帷幄,确保一线采访力量始终处于足电状态

从事故发生,深圳晚报成立了特别报道组,不断加强了现场采访报道力量,特别是摄影记者的力量。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常务副总编辑周智琛、副总编辑梁二平连续数日昼夜坐镇编辑部指挥,分管影像的编委赵青靠前深入现场指挥,所有摄影记者都被集中投入了这个特殊的新闻战场。为了确保采访效率,结合救援工作不可能短时间结束的实际情况,我们精心安排摄影记者汪阳、陈玉、陆颖根据不同时间段进行轮值,与文字记者紧密配合,既避免了人员重复使用,又保证了现场记者的采访积极性。事后证明,这一举措有效地保证了整个救援工作期间,深圳晚报始终在现场保证了采访力量。

紧盯现场,不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瞬间

深圳晚报摄影团队曾经历过2008年南方罕见冰灾,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等重大灾难现场采访。多年所积,经验在此次12.20滑坡事故采访报道中再次得到充分体现。全体同事不惧艰险,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众多媒体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圆满完成了这次重大的采访报道任务。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深圳晚报摄影团队记者共拍摄照片逾万张,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数百张,从12月21日到28日晚报总共见报了64张图片,还有大量照片通过zaker平台发布,得到了大量是关注和转载。不仅为报社赢得了读者的肯定,而且极大地激励了现场救援官兵的士气,提振了市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救援黄金72小时,数千名解放军和武警、消防官兵以及社会救援力量,为了搜救幸存者,夜以继日不眠不休,通过生命探测仪寻找幸存者。这些感人的场面,都在深圳晚报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现场采访的记者也成为关注点,深圳晚报一位记者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第一时间发布现场最新消息,一身泥泞的照片也在网络上被广为流传。

现场图片,恪守灾难报道新闻道德

灾难因其本身所具备的突发性特征,要求灾难新闻摄影图片的拍摄必须及时,准确。可见,记者和媒体对于灾难的报道,首先考虑的是及时性,力求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给受众。 在12.20光明滑坡事故报道中,深圳晚报摄影记者克服重重困难,坚决地做到了这一点。此外,由于新闻图片本身所具有的直观性和现场感,也让深圳晚报一组组新闻摄影报道必须在采访过程中严格遵循客观拍摄的原则。但是,客观呈现不等于直接呈现,所以,对于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家属的采访拍摄,我们也做了明确规定,在尽量还原真实现场的前提下,遵守新闻纪律和新闻道德,不能只顾采访而不顾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感受。这样的原则,确保了我们这组报道既不失客观,又不让被采访者和受众感到反感。

总之,这次滑坡事故发生后,深圳晚报的摄影采访工作始终紧紧围绕救援工作展开,记者采访中见证了政府部门不遗余力、调动一切力量救援的经过,即使是到了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整个滑坡事故报道中,救援情况是社会最关心的,深圳晚报在版面呈现救援现场的图片和文字,在缓解灾难给社会带来紧张和压迫感同时,也传递着希望。通过大量的新闻图片,让人们在反思事故原因的同时,感受到全社会对灾难的关注,以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战胜灾难决心和勇气。

前方后方,都是新闻的战场

灾情就是命令,前方后方都是新闻的战场。编辑部每天上午的采前会,下午的编前会,晚上的定稿会,大家共同研究讨论光明现场报道,及时为前方记者提供最新的救援信息和动向。编辑部并组织力量24小时轮班对前线记者发回的图文信息进行汇总,制作专题,所有的报道不间断发送,第一时间更新新媒体的内容,深圳ZAKER成为深圳最及时的发声媒体。晚上编辑开始策划每天的报道方向,通讯、特稿、消息、社论,从现场发回的消息抽丝拨茧,采编部门前后联动共同发力还原最真实的现场,参与的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救人。我们先后发在一版和摄影专题新闻图片有《守望生命之光》《我们等你回来》 《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救人》、《不放弃一丝希望将救援进行到底》等……每一篇鲜活的报道经过轮番加工,最终在清晨深圳市区街头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深圳晚报新媒体上不断更新,不断传播。

 
(来源: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 编辑:郑裕豪
 
基金会动态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典礼举行 深网总编辑蓝岸获奖
· 深圳新闻界举行表彰座谈会 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作品受表彰
· 43单位成博士后创新基地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获奖人选“零投诉” 十位获奖者全部有效当选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激扬业界爱岗爱业正能量
· 激扬深圳新闻界爱岗争先的正能量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开评
· 深圳2016年度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优秀新闻作品的公示
· 培养优秀基层新闻宣传队伍 深圳新闻讲师团盐田开讲
· 深圳29名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受基金会表彰
· 2015年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优秀新闻公示
·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欢迎合作
· 基金会举行座谈会重奖优秀新闻工作者
[更多]
 
基金会简介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2月,是为培养深圳新闻人才、奖励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作品、开展新闻学术研究和交流、扶持新闻作品的出版、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而设立的。本基金会是公募基金,基金来源于本市有关部门和各新闻单位,主管部门为深圳市委宣传部,已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登记为基金会法人。
    本基金会接受海内外各界对深圳新闻人才培养、新闻事业发展的资助和捐赠,热忱欢迎前来联系与洽谈。

...[详细]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深圳特区报 深圳商报 深圳晚报 晶报 香港商报 Shenzhen Daily 深圳手机报 宝安日报 深圳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