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新闻通讯——第25届深圳新闻奖参评体会
2017年 01月 05日 16:08    深圳新闻网
 

黄小榕

消息与通讯是新闻作品的两大体裁,西方新闻中相应地有News story(消息)和Feature Story(特写)。消息以及时简洁的形式报道新闻,篇幅短小;通讯较详细深入地报道新闻,篇幅较长。通讯一般有细节、情节、议论,甚至有抒情、人物和情景的描写,美国记者、新闻学者丹尼尔·威廉森(Daniel.Williamson)说“特稿即非虚构性的短故事”,准确形象地定义了特稿的特点,并认为“除消息之外的任何报道都是特稿”,普利策新闻奖中也有特稿奖一项。 新媒体崛起后,传统媒体的消息基本失去了优势,虽然新媒体也有大量的通讯或特写,但通讯的写作需要调动更多资源,对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自媒体是难以比拟的。因此,新媒体时代,通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有更重要价值。

一,紧扣社会主流发展脉搏是纸媒通讯写作的主题

传统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不同于诸多自媒体的区别就在于它有责任反映社会的发展主流,建构人们对于社会现实、历史与未来全面客观的认识,凝聚人心,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民族与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社会成员正确认识环境、适应环境、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传统媒体或主流媒体离开这一点,就失去了其存在立足点。

从2015年深圳新闻奖获一等奖的4篇通讯看,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主流。《从房东经济到股权投资 谁在“逼”南岭村转型?》,反映深圳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旋律;《深圳九爷:彪悍的人生从“1斤肉”开始》,反映深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田泽明被困67小时获救了—— 光明新区滑坡灾害首位幸存者救援纪》,写出深圳在灾害面前的人间大爱;《地下代孕公司 运作4年 粤西物色妇女“借腹”》,揭露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阴暗面。尽管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不是社会的主流,但它却如影随形地存在着,媒体不反映它,其呈现给人们的社会就不真实,而过度地渲染同样也是不真实,只有适度适时给予恰如其分地报道,才能体现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媒体的报道与揭露,反映社会自我净化与矫正的能力,也在另一个侧面展示社会发展的主流。

如何在社会发展主流中找新闻?毕竟新闻不同于总结报告或教科书,它必须从受众的兴奋点或关切点上发现新闻。深圳商报《从房东经济到股权投资 谁在“逼”南岭村转型?》一文所写的南岭村,是借助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依靠建房子、建厂房出租获取丰厚收入,快速富起来。这是一个简单而又稳妥的盈利模式,滋养了南岭村30年。现在南岭村要从房东经济转向股权投资,进入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领域,这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更何况南岭村人在人们眼里还是一群穿西装的农民。而该新闻背后是当前经济下行面临转型的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事关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为大众所关切。在这个关切点上找新闻,是这篇作品引人关注的首要原因。

对这个新闻,有的报道在经济多元化上定主题,但商报这篇报道主题定在转型上,更准确地把握住事情的特质和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何转型?能否从报道中揭示揭示经济发展的方向,决定这篇报道的价值。报道选取三个故事描绘南岭村是如何转型的。一是南岭村以物业入股,联手清华大学旗下的启迪控股,合作打造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主题科技园和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众创空间。另一个是南岭村不惜以损失2000万元租金的代价淘汰低端产业,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发展抗肿瘤病毒的生物疫苗和治疗产品。再一是为解决南岭村向股权投资转型的人才短板问题,出资收购风投企业。三个故事写出产业结构转型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创建众创空间、投资高科技项目和建立专业的股权投资团队,这也是深圳经济转型的缩影。

文章还借助市委市政府与该社区领导的谈话,肯定了南岭村的转型是深圳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代表或典型,从而比较清晰地建构起读者对当前经济转型的认识,也为众多的企业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这是该报道的主要价值所在。整篇报道的材料剪裁与主题表达,体现了深圳商报作为财经媒体的专业水平与优势。

该报道得到腾讯、南方、金羊等主流网站的转载。随后,也有多家媒体就同一题材和主题采访报道了南岭村的转型故事。可见,紧扣社会发展脉搏,主动积极设置议题,传统媒体仍能发挥引领舆论的主导作用。

二,隐恶扬善,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价值观多元化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但同时维护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是凝聚人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社会在正确道路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年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人们有了更为广泛表达个人意见与价值观的途径与空间。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个人价值观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感觉主义,政治上的民粹主义、自由主义、老左派、新左派以及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腐蚀或干扰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并且也在许多自媒体的中发泄出来扰乱舆论。因此,主流媒体(当然也包括传统媒体)有责任承当其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

深圳晚报《深圳九爷:彪悍的人生从“1斤肉”开始》讲述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抢救一名早产儿的故事。这个早产儿出生时胎龄24周、体重500克。8个月后出院时,“体重13斤多,各项指标正常,大眼睛亮晶晶,充满对世界的好奇与信任”,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新闻。

这故事表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呢?首先是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精神的赞扬。报道说,像这样的早产儿存活,“九爷是中国第一个。在医疗水平更发达的美国,即便忽略体重因素,胎龄24周的超早产儿抢救成功率也只有50%左右。”但是,深圳妇幼保健医院把他抢救过来,而且和健康婴儿一样出院了。这说明医护人员专业水平高超,当然,也有赖于他们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医护人员每天为‘九爷’称体重和计小便量,精确到0.1毫升。”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情怀。他为什么叫九爷?“因为他的床号是9;因为大家希望他快快强壮起来,威风八面;因为他是这块地盘的大BOSS,他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也因为全体医护人员对生命的责任和敬畏。”九爷名号的来源写出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对婴儿的爱,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

这种精神贯串于医护人员救治和护理九爷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刚出生喂奶,“一次只能喂0.2毫升,两三个小时喂一次”;为避免视网膜脱落,“需要24小时观察”;为免着凉,“日常用的衣服和被子,使用前都要在温箱内预热30分钟,并设专人专护”;九爷终于要出院了,护士长熊小云说,“大家都有些不舍,但更多的还是欣慰,那是笑中带泪的幸福”。报道还发挥通讯的特长议论指出,现代医学的弊病是科学与人文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疏离。通讯引用我国著名妇科医生林巧稚的话说,“一个鞋匠经过训练也可以做手术,但他当不了大夫”,“其中的差距即在于仁心,妙手不易做,仁心更难当。”

该通讯以让人拍案惊奇的新闻为载体,以丰富生动的人物与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议论,旗帜鲜明地弘扬了医护人员人道主义精神与价值观。这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有着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与上述以正面报道弘扬善举不同,晶报《地下代孕公司运作4年 粤西物色妇女“借腹”》、深圳晚报系列报道《深圳“大鼻子”被办证牵着走 大量校车存在办理许可证困难》两作品是舆论监督的佳作。前者借助熟知内情的“深喉”报料,独家揭露深圳曦蕾公司在无资质情况下,运用试管婴儿、捐精、捐卵、性别筛选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开展涉及国家明令禁止的代孕业务。从报道看,记者详细掌握了该公司违法证据,如 “2012年至2015年期间,共有178位客户与曦蕾公司签订协议赴泰国进行了试管婴儿手术,其中共44位客户因排取卵子不理想、胚胎受精失败、胚胎性别不符合要求等原因,无法进行或选择放弃胚胎移植,而选择退款,共15位客户进一步购买了代孕服务(指借用其他女性的子宫为夫妻双方生育子女)”,并且记者深入现场观察,求得实证。 后者依靠记者多方面的走访调查,了解到由于管理部门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懒政行为,致使大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无法办理许可证和上路行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两作品的共同特点是调查深入细致,充分体现媒体的专业素养。像这类调查通讯,涉及多个单位、政府部门与人群,一般要靠专业的媒体机构才有能力和资质实施,这正是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尽管有些负面新闻可能首发于自媒体,但是,最后能够给予公众权威结论的,还是要依靠专业媒体机构的调查报道。由此可见,通讯对于传统媒体的重要价值。

三,纸媒在热点新闻或突发新闻跟踪报道中如何突破

新媒体以它的快速反应、连续的滚动报道,改变了传统媒体在热点新闻或突发新闻跟踪报道中的习惯做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消息是对新闻的快速反应,它仅要求新闻诸要素齐全、或新闻的主要要素齐全就可以了。但是,新媒体及时快速的滚动报道提高了受众对报道的要求,仅满足消息写作标准的要求在此面前显得十分苍白。

2016年12月20日光明滑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震惊全国。如此重大突发事件,引起国内媒体高度关注,光明滑坡抢救现场成为全国各类大小媒体的关注热点,各媒体滚动播报。12月23日凌晨3时许发现首位幸存人员田泽明,6时38分田泽明被救出送院抢救。23日这一天,多家新媒体已经跟踪滚动报道。深圳特区报23日的微博7时15分、8点13分、9点8分和10分、10点26分、11点18分、12点23分,记者不断现场采访报道田泽明获救及治疗的全过程,配有大量照片。16点57分发了一篇长微博:《“我一定要出去!”——听救援人员口述田泽明获救全过程》,文中有大量情况和细节描写。

事发当天就有了这么详细深入的新媒体报道,对于翌日才能出版的报纸来说,如何报道出新意就是一个难题。首先,已经失去了报道时效上的优势;其次,对事件细节及深入的了解也难以超越新媒体。显然,对基本事实本身的报道难有突破,突破点就应选在对事件的视点与价值评判上,帮助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既是满足读者深入理解事件的认知需要,也是党报舆论引导的需要。深圳特区报翌日(12月24日)的报道《田泽明被困67小时获救了—— 光明新区滑坡灾害首位幸存者救援纪》,正是从更为宏观的高度引导受众对事件的评价。

《田泽明被困67小时获救了》开头写道:“‘有人活着!’23日凌晨3时许,光明新区滑坡灾害救援现场,对讲机、电话中,不断传出这样的声音。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着东二作业区,飞奔”。开篇把读者带到一个制高点,俯瞰救援现场全景,以形象的笔触把田泽明获救放在救援的全局来看。在叙述整个救援的紧张过程中,特别加上一笔:“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赶至东二作业区,与一直在现场指挥的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少春一道,了解救援进展情况、部署救援工作。”这句话是地方党报的特色写法,体现地方党政领导对救援工作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视,也是通篇的价值观引导所在,这一精神也贯串于全篇。

从当时的舆论情势看,这种引导不是可有可无。因为滑坡事故引发全国对深圳安全生产及政府治理能力的质疑,发现首个幸存者是救援过程的一个舆论焦点,此刻深圳党政官员的表现如何引人关注,所以这一笔是必要的。随后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光明滑坡案件处理为切入点,在全市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生产安全及社会治理措施,这一报道是对党委政府治理措施的舆论支持,也帮助受众从单一的灾害事件的救援体会到党委政府的治理决心与态度,从而建构起对社会主流与全局的认识。

该报道另一特点是语言简洁,以小见大,是一件比较精致的作品。全文1368字,比消息略长,是通讯中的轻量级。这篇报道有整个救援场面的宏观描写,也有救援细节的记述,而细节中也见大局,如上引述该报道开头的描写。接下来,简要叙述救援过程:

3时25分许,救援人员确认幸存者神志清醒,可以对话。

3时50分许,救援现场布置警戒线,畅通救援通道。

4时许,医护人员在洞口开始给幸存者输液、输氧,救护装备介入。

6时许,各方救援人员陆续到位。

6时38分,幸存者田泽明被抬出洞口,成为光明新区滑坡灾害首名获救的幸存者。

这段话以时间节点为序,简洁、精准、明快,没有多余的字词,把事情交代清楚。这一风格也体现于全文,如文末:“6时53分,在国家、省专家的看护下,田泽明被送到了光明新区中心医院治疗。田泽明,获救了!”语言简洁,意涵丰富。

当然,这篇作品也不是十全十美。譬如,报道注重了领导的交代,却忽视了对现场抢救人员的刻画。作为通讯,或者说作为一片较为深入生动的新闻报道,现场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丰富作品内涵,提升作品的感染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新华社同日发出的一篇同题报道《“兄弟别怕,我们来了!”——首名幸存者被困67小时获救记》,文中现场抢救的描写:

照明加强了,现场所有灯光都聚焦到这里,同时聚焦的,还有所有人的目光。手!

一只手!

一只正在挪动的手!

“发现幸存者啦!”处于最底部的搜救队员一声喊叫,让全场沸腾起来。

王立胜的心咚咚急跳。他很激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又很紧张,心头仿佛一下子被束紧了,生怕出现任何闪失。

吴文伟把胳膊伸进洞里,紧紧握住那只手:“兄弟,别怕,我们来了。”

这一段描写出现了两个救援人员的名字,有对话、心理描写,人物跃然纸上。

反观深圳特区报的这篇作品,通篇写的是现场救援,但却看不到一个救援人员的名字,即使有领导出现,但使用的是“了解”、“部署”这些抽象的动词,谈不上人物形象的描写,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概括来看,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热点新闻或突发新闻的报道,虽然不能在时效上争先,但却可以利用时间上的后发,认真思考布局、打磨作品,在立意上力求突破,在写作上精益求精,创造精品。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

 
(来源: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 编辑:郑裕豪
 
基金会动态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典礼举行 深网总编辑蓝岸获奖
· 深圳新闻界举行表彰座谈会 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作品受表彰
· 43单位成博士后创新基地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获奖人选“零投诉” 十位获奖者全部有效当选
·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激扬业界爱岗爱业正能量
· 激扬深圳新闻界爱岗争先的正能量 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开评
· 深圳2016年度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优秀新闻作品的公示
· 培养优秀基层新闻宣传队伍 深圳新闻讲师团盐田开讲
· 深圳29名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受基金会表彰
· 2015年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和优秀新闻公示
·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欢迎合作
· 基金会举行座谈会重奖优秀新闻工作者
[更多]
 
基金会简介

    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2月,是为培养深圳新闻人才、奖励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作品、开展新闻学术研究和交流、扶持新闻作品的出版、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而设立的。本基金会是公募基金,基金来源于本市有关部门和各新闻单位,主管部门为深圳市委宣传部,已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登记为基金会法人。
    本基金会接受海内外各界对深圳新闻人才培养、新闻事业发展的资助和捐赠,热忱欢迎前来联系与洽谈。

...[详细]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深圳特区报 深圳商报 深圳晚报 晶报 香港商报 Shenzhen Daily 深圳手机报 宝安日报 深圳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