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通讯“田泽明被困67小时获救了 —— 光明新区滑坡灾害首位幸存者救援纪实”赏析
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震惊中外,救援工作千头万绪,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幸存者被救出更加是全国新闻媒体注目的焦点,照理讲用上万字的长篇通讯大书特书也不为过。然而,深圳特区报的记者甘霖和何龙仅以1400字的篇幅,就把这一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惊心动魄。笔者认为,该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是作者较好地运用了“少,就是多”的致胜法则。
通读全文,感觉作者简直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首先看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寻找”、“救援”、“获救”,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只用了六个字就将救援工作的紧张、高效气氛渲染得跃然纸上:一开篇的“有人活着!”几个字先将一个动人心弦的小镜头推到读者面前,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接下来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以时间为纵轴,把救援工作的艰巨和救援人员的拼搏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尽量用短句、直接引语这样的非常有利于体现现场感的表现手法,甚至在标点、段落划分上都充分体现了简洁、毫不拖泥带水的风格,例如:“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着东二作业区,飞奔。”,这样的句子,富于韵律和节奏,相当感人。通篇的多段落划分,更加大了现场的镜头感,也使版面通透,更接近年轻人的新媒体阅读习惯。
多年来新闻界有一个不好的风气,似乎文章一定要长才能配得上重大题材,尤其在重大灾害的救援报道中,一定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反映领导如何重视,如何部署,四面八方如何坚决贯彻落实,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此文在反映领导的动作方面仅有“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赶至东二作业区,与一直在现场指挥的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少春一道,了解救援进展情况、部署救援工作。”这一小段,既准确全面地反映了领导的工作状况又与全文的简洁风格相协调一致。考虑到深圳特区报是党委机关报,记者、编辑及把关的老总有如此胆识确实值得点赞。
写作此文时,笔者向作者核实一个细节:当时很多媒体都报道被救者重见天日的第一句话是“确实命大,谢谢你们”,为何文中不见此句。作者说当时现场较乱,作者本人没有亲耳听到这句话,因此没有将它写入稿件中,对党报记者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要点赞。
综上所述,该文获第23届深圳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就不足为怪了,评审会上评委们几乎是全票通过。
约稿的时候,记协的领导要求写3000字,现在已经写到900多字了,甘霖和何龙的通讯不过1400字,好,就此打住,“少,就是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