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肖意 何泳
《全国首张“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这则消息,在深圳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作为采写人,我们既高兴,也颇有感触。高兴是辛苦付出和日常积累终有收获,感触是有些政务活动中蕴含了不少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只要我们做人有心人,平时多加积淀,现场采访细致全面,谋篇布局肯下功夫,写作过程精准科学,一样能写出好新闻。
厚积薄发:有心能出好新闻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新闻尤其如此。采写《全国首张“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消息时,我们提前做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准备工作,并就这项改革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传播价值以及改革将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进行了预分析。我们一直关注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并且一个长年跑政务新闻,一个长年跑商事经济线,对新闻的敏感、政策的把握、改革的意义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加上从业多年来的新闻采写积淀和新闻价值判断,使得我们在接到这单采访任务时,能够准确领悟到其新闻价值所在,从而敏锐“抓住”最核心的新闻点,以及此项完善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对于深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甚至推动国内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事实上,采写报道这则消息的两年多前,我们在2013年3月1日,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幕率先拉开时,就成功采写报道过《深圳新商事登记制度正式实施》消息。彼时,作为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事项之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就进入了我们的报道视野。
自那时起,我们就已深刻认识到这项改革的意义:深圳创下的这项“第一”,是我国工商登记与监管史上一次重要的理念、制度和服务创新,对我国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因而,在改革的每一次重要节点上,无论是率先突破,还是后期的制度配套和制度完善,这样的改革都是“头啖汤”,都可能诞生好新闻。
众所周知,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是一次性的改革突破,而是系统架构、需要不断完善的长期工程。进入2015年,这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探路。改革还将有什么新突破、新亮点?我们在日常采访中注意收集相关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7月1日上午9时20分,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全国首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正式诞生。
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过去采访中的长期积累和有心储备,以及对这一系列改革的深刻理解,博观约取,才能在不到千字消息中,充分展示出此项改革的发生、意义和影响,把改革的关键点和主要内容,都交待得清楚明白,言简意赅而又重点突出。
消息见报后,市企业注册局专家的反馈是:深圳特区报的消息最深刻、最准确、最到位。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这样的中肯评价,让我们也很是欣慰,也更加激发我们创新报道的动力。
把握全局:注重方向和引领
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同、侧重点各异,往往就会出现“横向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
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如果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就会导致写出来的稿子虽然是“身在此山中”,却依然中心分散、流于表面,让人看了也“不识庐山真面目”,新闻的影响力、改革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立意最为重要。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义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一次“自我革命”,旨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企业要注册,必须到注册登记部门、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地税和国税部门、公安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印章刻制许可证等证件。全国首张“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商事登记部门一次审核、多个相关部门信息互认,执照上附有统一的“深圳信用”二维码,相当于让商事主体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
在采访中我们深真切感受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不是公司如何经营,而是公司如何诞生。即使创业者再有实力和技术,往往就是因为繁琐的审批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深圳自2013年率先启动的商事登记制度系列改革,让办理执照变得简单,申请者拿到一张“入场券”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统计显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3年多来,深圳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高达一百多万户,同比增长逾230%!这一系列举措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向纵深,有力助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就深圳“创业之都”的美誉,也在全国起到了指向和引领作用。
采写“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的新闻时,我们认识到,此项改革不仅仅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深圳积极为国家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等方面继续探路的重要举措。
经过认真思考和纵向、横向比较,并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确认,我们在消息中总结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具有的四大鲜明特色,同时指出,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圳将为国家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等方面继续探路。在有限的篇幅里,准确表达出此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方向明确、导向鲜明,无疑更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精准写作:反复推敲塑精品
新闻是易碎品。
这既是指新闻具有的新鲜性特征,需要把有价值的事实及时传播出去,也体现在新闻写作上容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无论是事实的把握、结构的布局、背景的穿插、场景的运用,乃至行文的风格,都必须讲究精准。
在新闻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是一件精品,往往却因为出现错别字,或细节上的瑕疵而令作品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在采写《全国首张“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 》消息时,我们反复核实此项改革是否全国率先。因为,深圳自2013年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深圳模式”引领了全国改革,商事登记制度在全国铺开,各地也有不少创新。“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改革,会不会在其它地方率先开展呢?
我们首先向企业注册局核实,工作人员经过反复查询后明确答复,确认这项举措是在深圳率先开展的。我们还是不放心,进行了网络搜索、比对,发现有一个地方也曾出现类似改革。我们再次采访企业注册局。工作人员再经反复调查及请示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后正式、权威告知:这个地方的类似改革,跟深圳当天进行的改革内容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深圳的改革从流程设置、部门的合作等方面,都是首开先河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改革。全国首张“多证合一 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的事实,是确凿无疑的。经过来回几番仔细核实并经行业主管部门权威确认,我们终于放心,郑重地把“全国首张”字眼写在了标题上,从而使这则消息大为增色。
在写作提炼上也要精益求精。消息导语简明扼要,既有概括性的点睛之笔,又通过场景描写、见事见人,还透露出新式营业执照是“竖版”的细节。导语结尾一句话也点明了改革的意义:这项改革将为全市广大投资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注册登记业务。写作时,我们拟定六七条总结性的句子,最终选定这句话,一致认为这样写更精准。
在篇幅上,我们在写作这则消息时,就注重详略得当,删繁就简,主次分明,总体篇幅控制在千字以内。
在结构布局上,消息导语开宗明义,直接陈述当天发生的新闻事实和意义,并辅以马兴瑞书记为首张新版营业执照获得者颁发执照的描述,随后一句话点明此项改革的便利性,简明扼要。消息主体则分为四段,分别介绍了深圳当天起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三项改革及改革带来的便利、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简易业务流程及新版营业执照特色、“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具有的四大鲜明特色、“一照一码”登记业务的全流程网上登记方式,背景则交待了深圳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三年多来取得的显著成效,条分缕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有点有面,改革内容和指导意义结合,概括分析与场景描写并用,易读好读,指导性强,影响力广。
新闻每天发生,新闻常写常新。
在浩瀚的信息时代和漫长的新闻道路上,惟有不断勤于学习、善于借鉴、精于发现、勇于创新、甘于苦干,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闻职业生涯中取得不负年华、令己心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