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鹏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纸媒面临着重大的冲击,订阅量下降,阅读率下降,影响力下降。面对冲击,许多媒体纷纷开拓新媒体业务,与此同时,为了维护和增强影响力,许多媒体加强了评论。
《证券时报》作为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指定媒体,是市场广为人知的“三大证券报”之一,一直享有很高的行业影响力。近年来,《证券时报》除了发力新媒体,在推动新老媒体融合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之外,也加强了评论方面的力度。
在评论领域,财经评论相对特殊,它评论的对象有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资本市场上各种新动向,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财经问题与民生领域高度交叉,具有普遍的社会关注度。财经评论既要专业,不能说外行话,又要易懂,要让具备一定教育程度的非财经专业人士也能产生兴趣,要兼顾这两点并不容易,许多人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财经评论不好做。
《证券时报》报道和评论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市场,它既是专业媒体,同时受众又超出了单纯的证券市场领域,具有大众媒体的许多特点。我们搞评论板块,也面临如何摸索自己定位,如何形成特色的问题。《证券时报》成立专门评论部门已有十年左右时间,期间作了一些摸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专门从事评论写作和编辑的员工,我借此机会向媒体同行、评论方家简要作一个汇报。
一、摸索评论板块的定位和特色。
在“三大报”之中,我们是最早开辟单独评论版和成立评论部门的,所以,没有什么同行经验可以借鉴,评论如何定位是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建立起来的。《证券时报》评论的基本定位和特色是:以资本市场为核心,以重大财经事件为重点,专业视角和民生视角兼顾。
在栏目设置上,我们在头版位置开辟“时报观察”,每天一期,对热门事件性新闻和重要趋势性、动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点评,这个栏目集中全报社各部门记者的力量,评论均由最了解、最擅长该领域的条线记者撰写,以保证其专业性。同时,这个栏目篇幅限定在1000字以内,倒逼作者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避免过多使用专业名词,避免把文章写成长篇大论的论文。这个栏目到目前为止,成为《证券时报》评论板块的一个亮点。
我们还设置了专门的评论版面,主要是“评论”、“专栏”。前者“硬”一些,突出观点性,突出“正论”特点,议论的范围很广,除了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重大趋势,国家政策、金融市场上的现象、国际问题等等也常常列入选题。评论版侧重分析性,以期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间接的帮助。专栏版则“软”一些,突出“泛财经”特点,历史、社会、生活、时尚等等,只要与经济或钱挂上一点钩的,都在选题范围内。专栏版侧重可读性,更像是投资者或一般读者正餐之外的饮料、佐餐,以期给读书以放松,并在放松中增益知识。
经过几年摸索,我们的评论板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高度专业性、以影响决策者政策制定和市场思维方向为目的的分析性文章,到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懂的财经民生话题,从硬得不能再硬的“干货”,到让人口舌生津的各式小吃,我们的组合和搭配还是比较齐全的。
二、把握时代灵魂,坚守价值取向,以宣传市场化、法治化为使命。
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和灵魂,而改革落实到经济体制上、落实到资本市场上就是市场化和法制化。我们的评论板块一直坚守这个价值取向,除了评论员、内部作者撰写的分析类、评论类文章坚守这一点,在采用外来稿件时我们也坚持这个标准。
2009年“两会”前夕,我们就刊发了系列评论员文章,在当时的社会舆论对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方向问题上还有些不同认识的情况下,我们就刊文,喊出市场化改革的强音。其观点随后“两会”报告所验证。再例如,在住房公积金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也从市场化角度予以长篇分析评论,引起了住建部的高度重视。
在2015年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从促进资本市场长远、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坚持宣传市场化、法治化。在去年中期股市出现大幅波动,许多人对股市未来发展方向产生疑惑,对市场化方向产生怀疑时,我们又刊发《唯有更高度的市场化 股市才能长治久安》一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正本清源式分析,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坚守中立立场,树立权威性。
资本市场牵涉到各方利益,并且常常是巨大的利益。作为证券报的评论,只有做到客观中立才能树立公正权威的形象。客观中立一直是我们坚守的一条底线,在各种争议性事件中,我们不站队,排除个人情绪的影响,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精神,坚持以一般性的公正原则为指引。正是因为中立立场,我们的权威性得以未受侵蚀。
四、抓住大事积极发声,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
不像部分报纸每天都刊发代表报社观点的“社论”、“社评”,我们多选择在出现大事件,或市场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机,浓墨重彩地现身。我们先后推出过“从千点走向繁荣”、“走向繁荣”、“从繁荣走向成熟”等系列评论,为股市走出低迷鼓与呼,为中国股市走向法治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出谋划策,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应。
2015年,A股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非理性局面,我们又刊发了《共同营造股市理性繁荣新局面》等五篇评论员文章,对当时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乱象进行了抨击,对投资者进行了风险提醒,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证券时报》评论在资本市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财经评论领域,外界也是比较认可的。这年的摸索让我们感觉到,一家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关键时刻发出最强音,才能发挥和巩固其影响力,评论才能不辱使命,评论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